動物遺傳育種四川省重點實驗室
“大恒肉雞培育與育種技術體系建立及應用”成果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四川省科技進步一等獎
我國豐富的地方雞種遺傳資源和巨大市場潛力,使優質肉雞業成為最具中國特色、品種國產化率最高(達 50%)、有效促進農民增收的重要產業,優質雞肉產量占禽肉總量的25%。但地方品種生產效率低,需建立遺傳育種技術體系,并培育出生產效率高肉質風味優的新品種。本項目歷經 26 年研究,利用地方雞種遺傳資源及優質性狀基因,開展 18 個品系選育,5 個品系通過審定,培育出通過國家審定的大恒 699 肉雞新品種(配套系),有效解決了快速提高地方雞種生長性能、改良肉雞母系繁殖性狀和使肉質風味性狀及生產效率性狀在遺傳上結合的國際性難題,取得多項創新成果。
1. 利用地方雞種遺傳資源育成新品種:育成外貌一致、特色鮮明、性能穩定的新品系5 個((2005)新品種證字第02 號);培育出大恒699 肉雞配套系(農(09)新品種證字第39號),與地方雞種相比,10周齡體重高出88%以上,節省飼料23%以上。新品種集成了地方雞種的外觀和肉質風味,大幅度提高了生產效率。
2. 揭示了地方雞種遺傳特性:探明了中國地方雞種的母系起源、抗逆性和適應性的分子機理;弄清了舊院黑雞等8個地方雞種生產性狀表型和獨特性狀遺傳特性;獲得了與繁殖、生長、肉質等主要經濟性狀高度關聯的候選基因20個。
3. 創建了家禽育種規劃技術體系:建立了用于聯合與非聯合肉雞生產系統經濟評價的確定性模型,推導出了兩種情況下肉雞育種重要性狀的經濟價值;創建了應用基因流方法推導生產性狀和繁殖性狀的累積貼現表達值(cde)的系統設計方案;建立了繁殖性狀遺傳選擇的純種與雜種聯合選擇方法(CCPS);構建了肉質指數并作為獨立的目標性狀納入育種規劃。
4. 創立了分子遺傳與數量遺傳相結合的育種技術體系:系統研究了大恒肉雞主要經濟性狀分子標記;將分子標記技術用于肉質性狀輔助選擇、確定各品系遺傳距離和獲得雜種優勢;創建雙性狀多基因聚合技術并培育出高肌苷酸和高肌內脂肪新品系。
5. 構建了優質肉雞飼養管理技術體系:提出了累積生長與生產效益耦合模型等新品種養殖系統配套技術;首次提出氮素循環的耕地肉雞承載能力評估模型,設計了標準化雞舍建設工藝方案。配套技術應用使產蛋量、飼料報酬、全期成活率分別提高 9.03%、8.76%和4.57個百分點,用藥成本降低23.48%。
獲國家畜禽新品種(配套系)證書1個,獲省畜禽新品種(配套系)證書的新品系5 個;獲授權和申請國家發明創造 23 項,獲授權發明專利 9 項、授權實用新型專利 6項;養殖技術標準10 項;專著8 部;發表論文187 篇,SCI 論文46 篇,SCI 他引170次。階段性成果獲省科技進步一等獎。
新品種在全國18個省市推廣,近3年推廣父母代種雞280.22萬套,累計生產商品肉雞37997.83 萬只,推廣新品種和配套養殖技術獲經濟效益52.62 億元,取得了重大社會、經濟和生態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