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畜牧科學研究院的前身為成立于1936年的四川省家畜保育所,是一所具有87年悠久歷史的公益性研究機構,國內一流的區域性畜牧科技創新中心和人才培養基地。主要在遺傳育種、生物技術、飼料營養、疫病防控、健康養殖、生產系統等領域開展畜牧獸醫新技術、新產品研究,培養畜牧獸醫技術人才,推廣現代畜牧業生產技術,為四川及西南地區現代畜牧業發展提供科技支撐。
全院設有養豬、家禽、養兔、草食家畜、飼料、生物技術、動物營養、獸醫、獸藥、畜牧經濟與生產系統10個研究所,辦公室、人事處、科技處、財務處、后勤中心5個行政管理部門;建有動物遺傳育種四川省重點實驗室、畜禽生物制品四川省重點實驗室、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國家及省級創新平臺23個;在省畜牧高科技園區、簡陽、樂至和雙流等地建有10個具現代化設施設備的科研基地;在全省20個市州規模養殖場建立專家服務站249家;形成了較為完善的科技創新、成果轉化及科技服務平臺。
全院現有在職職工178人,其中專業技術人才156人,高級研究人員94人,碩士及以上學歷科研人員111人,擁有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天府青城計劃專家、省有突出貢獻的優秀專家、省杰出創新人才等各類專家人才48人次。豬、家禽、牛羊、肉兔、獸醫、飼料營養等重點研究領域,全面進入國家團隊,成為我省畜牧科技發展的主要支撐力量。研究院堅持“開放、流動、聯合、交流”的開門辦院方針,與國內外相關大學、科研機構、學術團體有廣泛的交流合作關系。
通過技術創新研究和成果轉化應用,為我省及西南地區畜牧科技和產業發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先后育成了10個國家級畜禽新品種(配套系),其中:主持育成了我省第一個國家審定的畜禽配套系“大恒699肉雞配套系”、黃河以南首個國家審定的乳肉兼用牛新品種“蜀宣花牛”、我國首個通過國審的優質風味黑豬配套系“川藏黑豬配套系”、我省首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肉兔配套系“蜀興1號肉兔配套系”、我國首個自別雌雄優質肉雞配套系“大恒799肉雞配套系”、我國首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豬父本新品種“川鄉黑豬”,參與育成了南江黃羊、中國西門塔爾牛、涼山半細毛羊、簡州大耳羊等國審新品種;研究完成畜禽疫病防控、低蛋白日糧配制、飼用有機微量元素等一批畜禽標準化健康養殖關鍵技術。
自1990年以來,全院共獲國家、省部級科技成果獎勵143項,其中國家科技進步獎7項,省部級科技成果一等獎18項。在國內外發表論文2254篇,其中SCI論文326篇,出版專著89部。研發的畜禽新品種、新產品、新成果、新工藝推廣覆蓋全國,為我省及西南地區畜牧科技和產業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優質肉雞育種基地(大邑)
豬育種科研基地(簡陽)
肉兔育種科研基地(大邑)
生物飼料研發基地(大邑)
種豬基因交流中心(樂至)
種豬質量性能測定中心(樂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