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領會農業強省所蘊含的糧食安全和食物供給保障能力強、農業基礎強、科技裝備強、經營服務強、抗風險能力強、競爭力強的豐富內涵和核心要義,緊緊把握建設農業強省的主攻方向和戰略重點,做好頂層設計和戰略規劃,采取有力舉措加快推進
農業強國是由若干個農業強省為基礎有機組合在一起的,沒有農業強省作為支撐,農業強國也不能實現。四川是全國的農業大省,在加快建設農業強國背景下加快建設農業強省,不僅是擦亮“川字號”金字招牌、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四川、促進農民農村共同富裕的迫切需要,也是服務國家糧食安全戰略、保障全國農產品穩定供給、為我國建設農業強國作出貢獻的重要體現。建設農業強省是一個復雜系統工程,要深刻領會其中所蘊含的糧食安全和食物供給保障能力強、農業基礎強、科技裝備強、經營服務強、抗風險能力強、競爭力強的豐富內涵和核心要義,緊緊把握建設農業強省的主攻方向和戰略重點,做好頂層設計和戰略規劃,采取有力舉措加快推進。
抓好糧食和重要農產品安全穩定供給,把之作為建設農業強省的頭等大事。四川是一個擁有9000多萬人口的大省,既要解決本省的糧食和重要農產品供給,又要為國家糧食和食物安全多作貢獻,這是四川在新的糧食安全形勢下的重要職責。在新時代打造更高水平的“天府糧倉”,是習近平總書記對四川提出的要求,我省要以此為抓手推動糧食和重要農產品供給再上一個新臺階。“天府糧倉”建設不僅僅是成都平原的事,每一個區域都有責任。要根據四川自然條件、發展程度的區域差異,把成都平原建設成為“天府糧倉”的核心區,把盆地丘陵建設成為以糧為主、糧經結合的集中發展區,把盆周山區建設成為糧經飼統籌發展區,把攀西地區建設成為特色高效農業優勢區,把川西高原建設成為農牧循環生態農業發展區,以此共同支撐“天府糧倉”。糧食生產也要講究經濟效益和生產效率,要實施新一輪糧食產能提升行動,大力推廣主導品種、主推技術和主要模式,更加突出優質專用糧食基地建設,著力發展糧食適度規模經營,以此提高糧食產出能力和經濟效益。糧食生產更具有突出的社會效益,要通過健全種糧農民收益保障機制和糧食主產區利益補償機制,提高農民種糧、地方政府抓糧的積極性。“天府糧倉”建設不僅僅限于水稻、小麥、玉米等主糧發展,必須在大食物觀指導下推進“天府糧倉”建設,這樣路子才會越走越寬。要充分發揮我省多樣化地形地貌和資源優勢,全方位多途徑開發食物資源,大力發展綠色農產品、有機農產品,構建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
抓實高標準農田建設和種業振興,把之作為建設農業強省的基礎工程。建設農業強省必須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核心是推進良田建設和種業振興,這是基礎工程。首先要認真落實“長牙齒”耕地保護硬措施,加強耕地用途管制,切實遏制耕地“非糧化”“非農化”。要采取新建和改造提升相結合的方式,大力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工程,著力補上土壤改良、農田灌排設施等短板,統籌推進高效節水灌溉,逐步把永久基本農田全部建成“能排能灌、旱澇保收、宜機作業、穩定高產、生態友好”的高標準農田。四川地形地貌以丘陵山區為主,“靠天吃飯”一直是制約農業發展的最大基礎短板。要加快推進大中型水利工程建設,加快構建一批骨干水網,扎實推進大中型灌區續建配套和現代化改造,加強田間地頭渠系與灌區骨干工程連接,實施“五小水利”工程,扎實補上農業強省建設中的水利設施短板。種子是現代農業的“芯片”、農業科技的核心。目前,四川種業創新水平還不是很高、種業企業競爭力還不是很強,必須把深入實施種業振興作為建設農業強省的大事要事來抓。要加強種質資源保護和利用,建好用好種質資源中心庫,新建改建一批種質資源圃、場、區,加快建設天府種業實驗室等創新平臺,加大實施對農作物、畜禽突破性品種后補助政策,加快建設繁育種工程中心,提升育種制種能力。深入開展制種基地提升攻堅行動,加快建成水稻、玉米、油菜、大豆、生豬等種業集群,強化供種保障能力建設,大力推進現代種業園區建設,鼓勵種業企業發展壯大,培育壯大種業領軍企業。
強化農業科技和裝備支撐,把之作為建設農業強省的最大實力和底氣。科技強,農業才能強,建設農業強省的根本出路在科技。目前我省農業科技創新仍存在各自為政、低水平重復、轉化率不高等問題,必須以產業急需為導向,以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為引領,以建設農業科技高能級創新載體為平臺,整合高校、科研院所、企業等各類優勢科研資源,構建梯次分明、分工協作、適度競爭的農業科技創新體系。要集中優勢以實施育種等重大科技專項為手段,提升重點關鍵技術科技攻關能力;鼓勵通過產學研結合共建農業科技創新園區,培育農業高新技術企業和科技型中小企業。我省農業科技推廣應用不足問題仍然突出存在,要進一步健全基層農技推廣機構,完善管理機制,加強產學研用結合,組織開展農業重大技術協同推廣,完善科技特派員制度,健全農業科技人員分類評價和績效考核機制,促進更多先進適用技術推廣使用。科技人才是推動農業科技創新和關鍵技術突破的主體力量,必須大力培育農業戰略科學家、科技領軍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農業領域卓越工程師等人才隊伍,強化農業科技創新的人才智力支撐。農業裝備是現代農業的重要標志,物質裝備的現代化是農業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要重視實施農機裝備研發補短板工程,大力研發農機裝備尤其是適宜我省丘陵山地作業的小型機械和園藝機械,加強鄉鎮農業機械化專業服務隊建設;以良田、良機、良種、良法、良制“五良”融合為牽引,實施“五良”融合產業宜機化改造,實施耕地小塊變大塊、陡坡變緩坡、彎曲變直線宜機化改造;鼓勵在糧油生產大縣整縣推進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建設,支持在丘陵地區建設農業生產機械化先導區,加強現代農業冷鏈物流體系、農產品產地冷藏保鮮設施建設。數字化、智能化是現代農業發展的重要趨勢,必須大力推動數字賦能現代農業和鄉村發展。
做強現代農業產業體系,把之作為建設農業強省的骨干支柱。發達的現代農業產業體系是建設農業強省的骨干支柱,是推進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我省要按照全產業鏈開發、全價值鏈提升思路,圍繞“優、綠、特、強、新、實”六字經,不斷強龍頭、補鏈條、興業態、樹品牌、重技術、走綠色、拓市場,發展壯大糧油、畜禽、蔬菜、水果、水產等“川字號”優勢特色產業,增強市場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農產品加工是產業價值鏈最重要、最有效的增值環節,也是我省現代農業產業發展的短板。要實施農產品產地初加工設施設備建設工程,提高產地初加工和精深加工水平,重點培育一批在全國具有影響力的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大力發展預制川菜,做強糧油、精制川茶、肉制品等優勢產業。積極發展功能食品產業是居民消費的重要方向,要加強新食品原料、藥食同源食品開發和應用,支持生產具有健康改善功能的農產品。建設現代農業產業園區是集聚各類先進要素、推進規模化集約化經營、培育新模式新業態、做大做強優勢特色產業的有效載體和重要抓手,應按照以糧為主、糧經飼統籌、一二三產業融合的原則,分梯次建設一批具有示范帶動作用的現代農業園區、農業科技園區、農業高新技術產業園區、農產品加工園區等各類園區,使之成為建設農業強省的聚集地。走“一鄉一業”“一村一品”和產業集群的發展路子,是國內先進地區的重要做法和成功經驗,要大力推進“一鄉一業”“一村一品”的農業產業強鎮建設,按照規模集中集聚、產業融合發展的原則,加快建成一批全產業鏈發展的現代農業產業集群,為農業強省提供競爭力支撐。要適應人們日益增長的消費需要,積極拓展農業多種功能、挖掘鄉村多元價值,大力發展休閑農業、鄉村旅游、康養度假,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
著力構建現代農業經營體系,把之作為建設農業強省的顯著標志。建設以家庭農場、專業合作社、農業企業為主體,專業化與綜合化相結合的發達農業經營體系,是世界農業強國的共同特征,是建設農業強省的另一顯著標志,是關系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重大戰略。近年來,我省以市場為導向、以質量效益和競爭力為目標的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龍頭企業等新型經營主體迅速成長,但仍存在數量不多、質量不高、競爭力弱,與建設農業強省的要求還有不小差距。針對我省人多地少的實際,應突出抓好家庭農場和農民合作社,鼓勵發展規模適度、形式多樣的經營形式。要把握農村勞動力分工分業的發展趨勢,進一步實施家庭農場培育計劃,鼓勵傳統小農戶發展成有適度規模、有活力的家庭農場,支持家庭農場引進優良品種、引進技術和人才、提升基礎設施和裝備,開展合作與聯合,促進高質量發展;大力規范提升農民合作社,以示范社為重點強化聯農帶農能力建設,重點打造一批帶動能力強、經營服務規模大的合作社。農業產業化企業既是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龍頭,又是建設農業強省的排頭兵,要通過實施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排頭兵”工程,促進其做大做強。面對四川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小農戶還大量存在的現實,要大力鼓勵發展專業化社會化服務組織,支持涉農縣開展農業全程服務綜合體建設,支持集體經濟組織牽頭建立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隊,積極推廣“服務主體+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農戶”“農業共營制”“整村托管”等模式,將先進適用的品種、技術、裝備引入小農戶,引導小農戶走向現代農業軌道。同時,要加強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頭人培訓,全面提升農民素質素養,育好用好鄉土人才,積極引導大學畢業生、能人、農民工、企業家到鄉入鄉返鄉創業發展。
制度創新內生驅動,把之作為建設農業強省的強大動力。持續加強制度創新是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不竭動力和活力。土地仍然是農民的命根子,推進農村制度創新必須處理好農民和土地的關系。要扎實做好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長30年的各項工作,確保承包權基本穩定,積極推進土地“三權”分置改革,解決好土地細碎化、片斷化問題。必須認識到我國獨有的雙層經營體制的重要性和優勢,進一步完善以家庭承包為基礎、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緊緊依靠這種體制發展適度規模經營、推進現代農業。壯大農村集體經濟是促進農民共同富裕的重要路徑,要在深化農村集體產權確權賦能、完善集體經濟治理結構的基礎上,大力發展資源發包、物業出租、居間服務、資產參股等多種形式的新型農村集體經濟。農村宅基地和房屋是農民最大的財產,要穩慎推進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完善宅基地管理制度,探索盤活閑置宅基地和農房的多種途徑。要持續深化供銷合作社綜合改革,推進農村水權水價改革,鼓勵鄉村金融創新,積極探索職業農民制度等,為建設農業強省提供系列支撐和動能。城鄉融合發展是建設農業強省的必由途徑,要以縣域為基本單元率先破除城鄉二元體制,積極構建城鄉要素雙向流動、平等交換的制度機制,促進更多要素流向農業農村。農業強省、鄉村振興、農業農村現代化之間相互聯系、有機統一,要建立健全一體化的領導體制,堅持五級書記抓農業強省和鄉村振興,縣委書記同時要當好農業強省和鄉村振興的“一線總指揮”,同時要健全農業強省和鄉村振興有機統一的考核機制,壓實責任,把推進農業強省的各項任務落在實處。發達的農業現代化背后都有強大的支持和保護政策作堅強后盾。要加快制定推動農業強省建設的各項要素優先保障、資源優先配置、政策優先支持的具體舉措,只有這樣農業強省建設的目標才能實現。
(作者系四川省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所長、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