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十二屆二次全會精神深度解讀?
楊秀彬?
王曉暉書記在省委十二屆二次全會上強調,必須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聚焦打造新時代更高水平的“天府糧倉”,著力構建糧經統籌、農牧并重、種養循環的現代農業體系,扎實推進成渝現代高效特色農業帶建設,把農業大省金字招牌擦得更亮,加快建設農業強省。必須堅持以城帶鄉、以工促農,統籌推動新型城鎮化和鄉村振興,推動城市基礎設施向鄉村延伸、公共服務向鄉村覆蓋、現代文明向鄉村傳播,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加快形成城鄉共同繁榮新局面。這是對我省加快農業現代化、推動城鄉融合發展的新要求和更高定位,是著眼于“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四川”總目標、總任務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我們必須深刻領會、準確把握、抓好落實,以加快農業現代化、推動城鄉融合發展為著力點,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著力打造新時代更高水平的“天府糧倉”,加快建設農業強省、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實現農民共同富裕。
一個總抓手
未來五年要以“四化同步、城鄉融合、五區共興”為總抓手,統攬四川現代化建設全局,推動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在時間上同步演進、空間上一體布局、功能上耦合疊加,加快推進城鄉融合發展,促進省內先發地區同欠發達地區協同共興
兩大重要意義
◎深刻認識農業現代化對四川的特殊重要意義
◎深刻認識城鄉融合發展是現代化的重要標志
三個關鍵環節
◎守牢建好天府良田,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
◎樹立踐行大食物觀,做大做強做優“川字號”特色產業
◎提升農業綜合效益,推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四項重點任務
◎深化農村重點領域改革,破解體制機制障礙
◎培育壯大新型經營主體,推動城鄉產業深度融合
◎實施鄉村建設行動,厚植綠色本底留住文化根脈
◎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推動農民共同富裕取得實質性進展
一、始終堅持“四化同步、城鄉融合、五區共興”一個總抓手不動搖
王曉暉書記在省委十二屆二次全會上強調,未來五年要以“四化同步、城鄉融合、五區共興”為總抓手,統攬四川現代化建設全局,推動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在時間上同步演進、空間上一體布局、功能上耦合疊加,加快推進城鄉融合發展,促進省內先發地區同欠發達地區協同共興。
這是省委對新征程上推進四川現代化建設的總體謀劃。我們要毫不動搖堅持這個總抓手,自覺將“三農”工作擺到四川現代化建設全局中去謀劃去思考。
認真落實“四化同步”的工作要求,牢固樹立“農業現代化固本”的理念,把建設農業強省擺在突出位置,加快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補齊農業現代化短板。認真落實“城鄉融合”的工作要求,持續深化農村改革,著力破除城鄉二元結構,推動資源要素雙向流動、優化配置,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認真落實“五區共興”的工作要求,以建設成渝現代高效特色農業帶為牽引,著力打造新時代更高水平“天府糧倉”,加快把四川全域分類建成成都平原天府糧倉核心區、盆地丘陵以糧為主集中發展區、盆周山區糧經飼統籌發展區、攀西特色高效農業優勢區、川西北高原農牧循環生態農業示范區。堅持問題導向、結果導向,每年集中辦幾件關乎全局和長遠的大事要事,推動“四化同步、城鄉融合、五區共興”在農業農村領域落地見效。
二、深刻認識“加快農業現代化、推動城鄉融合發展”的兩大重要意義
王曉暉書記在省委十二屆二次全會上指出,四川實現現代化的重點和難點在農村,而不在城市!必須落實“四個優先”,推動城鄉融合,加快建設農業強省。基于農情,四川農業現代化,應該是確保糧食安全和食物供給可持續發展的現代化,是城鄉融合發展、農村具備現代生產條件、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的現代化,是小農戶得到振興、農民全面發展、實現共同富裕的現代化。我們一定要準確把握加快農業現代化、推動城鄉融合發展、建設農業強省的方位性。
一是深刻認識農業現代化對四川的特殊重要意義。四川在全國農業版圖中肩負著重要使命,向來享有“糧豬安天下”的美譽,歷史上曾用不到十分之一的耕地面積提供了全國十分之一人口的糧食。目前,糧食播種面積居全國第7位,糧食產量居全國第9位,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農產品初加工率分別為65%、63%,分別比全國低6.25個、7個百分點,農業大而不強、產品特而不優、品牌多而不響。要實現農業現代化還任重道遠。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沒有農業現代化,國家現代化是不完整、不全面、不牢固的。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四川,農業不僅是支撐、是基礎,更體現現代化的速度、質量和成色,我們必須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奮力推動四川向農業強省跨越,補齊“四化同步”的短板。
二是深刻認識城鄉融合發展是現代化的重要標志。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今后15年是破除城鄉二元結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的窗口期,強調要把工業和農業、城市和鄉村作為一個整體統籌謀劃。從全國看,即使未來戶籍城鎮化率達到70%,到那時也仍有4億多農民生產生活在農村;從四川看,全省鄉村戶籍人口占總人口的60%以上,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17575元,與城鎮居民收入差距的比例雖在縮小、但絕對值仍在擴大;農村在資源要素配置、公共服務供給、生態環境保護等方面與城鎮仍存在較大差距,城鄉二元結構沒有根本改變。我們必須以城鄉融合發展為突破口,加快推進農村現代化,讓鄉村逐步具備現代生活條件,讓小農戶進入現代農業發展軌道,促進農民全面發展。
三、突出抓好“加快農業現代化”的三個關鍵環節
王曉暉書記在省委十二屆二次全會上要求,必須聚焦打造新時代更高水平的“天府糧倉”,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我們要站在全局的高度,把握和落實好三個關鍵環節。
一是守牢建好天府良田,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只有天下良田、才有天下糧倉,只有天府良田、才有天府糧倉。要堅持糧食安全黨政同責,全面落實“田長制”,嚴格執行“長牙齒”的耕地保護措施,深入實施種業振興行動,大力推廣高產品種技術,加快推進引大濟岷、安寧河流域水資源配置、毗河二期等重大水利工程建設,不斷改善農田水利設施條件,逐步把全省永久基本農田全部建成旱澇保收、能排能灌、宜機作業、環境友好、高質高效的高標準農田,從根本上解決靠天吃飯的問題,力爭到2027年全省糧食產量提高到730億斤以上,高質量實現口糧自給自足,建成國家糧食安全戰略基地。
二是樹立踐行大食物觀,做大做強做優“川字號”特色產業。在確保糧食供給的同時,要保障肉類、蔬菜、水果、水產品等各類食物的有效供給,缺了哪樣也不行。要念好“優、綠、特、強、新、實”六字經,不斷做大做強做優川糧油、川畜牧、川茶、川菜、川果、川竹、川藥等“川字號”特色產業,構建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要抓好現代農業示范園區和產業集群建設,強化農業科技和裝備支撐,力爭到2027年全省創建國家級現代農業產業園25個以上,省級星級現代農業園區300個以上。
三是提升農業綜合效益,推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要開發農業多種功能,挖掘鄉村多元價值,大力發展休閑農業、生態康養、農村電商,把農業產業鏈增值收益、就業崗位更多地留給農民。要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完善農產品產地初加工設施,深化省級農產品加工示范園區建設,推動農產品加工產業鏈龍頭企業做大做強。要推進產村相融,高水平打造一批全國鄉村旅游示范縣、中國美麗休閑鄉村,讓產區變景區、田園變公園,力爭到2027年全省第一產業增加值達6900億元、農業及相關產業綜合產值突破1.7萬億元。
四、大力落實在農業農村領域“推動城鄉融合發展”的四項重點任務
王曉暉書記在省委十二屆二次全會上提出,必須推進城鄉融合,加快形成工農互促、城鄉互補、協調發展、共同繁榮的新型工農城鄉關系。實現農村現代化和小農戶全面振興是推動城鄉融合發展的目的。作為農業農村部門,要緊緊圍繞構建縣域內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這個重點,抓好四項任務落實。
一是深化農村重點領域改革,破解體制機制障礙。要以完善產權制度和要素市場化配置為重點,深化農村改革。把“穩才引智”的機制建起來,培育壯大鄉村組三級公共管理人才、農村生產經營人才、農業科技人才“三類人”;把“地盡其用”的機制建起來,盤活用好農村承包地、宅基地、集體建設用地“三塊地”;把“開源引流”的機制建起來,用好用活財政、金融、社會資本“三塊錢”;把“激活主體”的機制建起來,發展壯大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農民專業合作社和家庭農場、農業生產全程社會化服務組織“三主體”;把“種糧收益”的機制建起來,改革完善種糧農民補貼機制、保險機制、農資價格調控機制“三機制”。
二是培育壯大新型經營主體,推動城鄉產業深度融合。要搭建城鄉產業協同發展平臺,推動城市資本、人才等向農村流動。支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壯大,發展適度規模經營,健全農業生產全過程社會化服務體系。深入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探索與各類經營主體合作共贏、風險可控的有效組織形式,支持村集體經濟組織發展村屬企業,推廣股份合作自主經營、資源合作聯合發展、資金入股借力發展、租賃經營穩健發展、托管代理服務發展、扶貧資產經營發展、“三權分置”所有權分紅、共建“飛地”抱團發展等多元發展模式,促進鄉村產業增質增效。
三是實施鄉村建設行動,厚植綠色本底留住文化根脈。堅持尊重規律、穩扎穩打,因地制宜、分類指導,注重保護、體現特色,政府引導、農民參與,建管并重、長效運行,節約資源、綠色建設的原則,實施一批改善鄉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的重大工程,加快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要厚植綠色本底,打造集約高效的生產空間、宜居適度的生活空間、山清水秀的生態空間。要留住文化根脈,注重保護和傳承文化民俗,不搞大拆大建、媚洋求怪,不搞整齊劃一、同質化發展,把鄉村建設成為農民宜居宜業的家園、生產綠色農產品的田園、市民休閑養生的逸園、人與天道合一的樂園、游子寄托鄉愁的留園、傳承農耕文化的故園、抵御災難病害的后園、善治鄉村的和園、共享鄰里互助的福園、人財兩旺的聚園。
四是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推動農民共同富裕取得實質性進展。共同富裕的難點在農村,主要群體是農民。實現共同富裕關鍵是增加農民收入、推進縣域內城鄉融合發展。要拓寬和完善農民參與初次分配的途徑和機制,通過農業生產適度規模經營、盤活產權股權資源、開發農業多種功能、壯大新型農村集體經濟,促進農民在農業生產內部增收致富。要讓農民更加公平地參與第二次分配,實施小農戶振興計劃,開展家庭農場和農民合作社帶頭人職業化試點,在縣域內逐步實現與城鎮職工“五險一金”同標并軌,同時著眼于均衡配置城鄉公共資源,建立健全縣鄉村一體化規劃機制、公共基礎設施一體化建設管護機制、基本公共服務一體化供給機制,促進農民在農業外部增收。要讓第三次分配成為促進農民增收的新增長點,探索各類新型捐贈方式,支持設立慈善信托,引導社會把慈善捐助重點放在農村,深化對口幫扶和東西部協作,實施“萬企興萬村”行動,推進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